close

救難包人人需 消防署:民眾勿僥倖

【台灣醒報 2009-08-19 記者賴宥霖、蘇郁文報導】

俗話說:「人助不如自助。」在歐、美、日本等國,許多國民都會在家裡及工作場所準備一個「救難包」,當災難發生時能快速拿了就走,不過在颱風、地震頻繁的台灣,卻沒有這樣的習慣,消防署指出,九二一後其實就一直在推廣救難包的觀念,只不過「一般民眾都沒有危機意識。」
 
救難包的設計理念,是在遭遇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時,若是無法第一時間得到救援,靠著救難包,便能夠自力救濟活過至少72小時。例如這次八八水災,許多民眾困在災區多天,等不到救難隊,若是有救難包,就能夠自力救濟。
 
台灣地震、颱風很多,不過卻很少有人準備救難包的觀念。目前擔任文大新聞傳播學院長葉明德,在921震災時正好擔任南投縣暨南大學的教授,他說,對美國人家裡都配有一個救難包的印象特別深刻。
 
「美國是大陸國家,內陸地區很少會有風災水災,連地震也不多,但是救難包的觀念卻深植於美國人的觀念之中。」葉明德說,在天災不多的美國,尚且有這種救難包的觀念,而地小人綢的台灣,近年來天災不斷,民眾在家中增設救難包的觀念更需要進一步的推廣,加以普及。
 
行政院消防署表示,事實上早在十年前921地震過後,消防署便配合各地的消防局、鄉鎮公所推廣救難包,可惜成效有限。官員無奈的表示:「一般民眾都沒有危機意識,心存僥倖,總覺得災難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。」
 
葉明德建議,在救難包中應放置急救物品手電筒證件影本,以及一小筆錢,最好放在門戶旁,方便逃難時可以馬上攜帶。消防署的網站上,則建議救難包中應該有食物貴重物品(如存摺)急救藥品安全帽手套手電筒收音機暖暖包等。
 
救難包內容會根據不同地區及不同人的需求而改變。如有些救難包中會有繩子,利於從高處逃脫;有的備有輕巧便於攜帶的救命毯,具防風、防水、保溫功能,可在天氣不佳時防止失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ao11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